什么是野生茶?
野生茶概念,是指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已有成百上千年之久远、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树。
科学意义上的“野茶”,是农学里“茶系”以外的近缘茶树植物,没有经过人工驯化栽培,经过进一步科学验证能饮用的茶。它们通常叶缘细密锐齿、叶身薄,毛茶多呈浅绿、黄绿色。
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饮用的“茶”,在植物分类学里,与野生茶有着明显的界限。一般可以这样认为:野生茶虽可以饮用,但具有毒性;而人们饮用的常规茶叶,则是有益无害的。
对于野生茶,我们可以尝试作如下的认识:
野生茶,是由野生茶树的果实落地,自然成长起来的;茶叶因“种生”而容易变异。
野生茶树在自然生存中为了保护自已,产生了微量毒素,它在没有驯化前,因而是不能随便食用的。万一食用,轻则会拉肚子,重则需送医治疗。
野生茶树只有经过移栽种植、多年采摘驯化,才成为可以食用的茶叶。
所谓驯化,是指茶树在引种过程中,通过适应新的环境,某些特征会发生变化,比如基因的变异、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毒副作用的消失等,从而最终适合我们饮用。
利用驯化后的茶树再进行扩大种植,在其生长成树后,就成了栽培型的茶树树种。如果把栽培型树种进行大面积人工种植、产出,这样的茶就叫茶园茶。
但是,如果茶园经栽种后无有或少有人工管理,且不施化肥与农药,树龄约在五、六十年以上至百年左右,这样的栽培型又重新野生的茶,则是时下很多人谓之的“野放茶”。
那么,人们是如何驯化野生茶呢?主要有两种方式:
1、移植
移植里面又分为三种:
一是利用成熟植物果实,在另一地栽种;
二是利用小树苗,在另一地栽种;
三是利用枝条,在另一地栽种(扦插种植)。
移植的意思,是本来本地没有这个东西,从别地把这个东西移来种植,也叫引种。
2、嫁接
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嫁接的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这种方式多用于改进本地植物的品质。
嫁接与移植的不同点在于:移植是该茶树品种本地没有,而嫁接的是本地原本就有。
当然,这两种方式的驯化上,都需要一些基础条件(生长环境)的支持,比如地形、土壤、气候(光照、雨量、温湿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