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如何闻香?白茶、绿茶、红茶,高手们的技巧都在这了

茶文化 6.1K

《1》

一杯茶值得欣赏的地方,远不止茶味,还有茶香。

完整的喝茶流程,涵盖观色、品香、赏味。

早十几年前,在功夫茶桌上,台湾茶人发明的闻香杯曾风靡一时。

不过,现在已经很少再见到这个物件。

回想起来,闻香杯的造型细长高瘦,杯口极窄。

倒入适量茶水入内,用手搓动闻香杯使茶香上扬,便可闻香。

六大茶类如何闻香?白茶、绿茶、红茶,高手们的技巧都在这了

但在每次喝茶时,专门留一杯茶供以闻香,略显繁琐。

现如今,为了在饮茶时感受杯壁内的挂壁香,大可直接用品茗杯。

注意要选瓷质茶杯,容量不宜过大,杯口不宜过敞。

将杯中的茶汤小口饮尽后,便可将自己的茶杯凑近鼻端下方,感受扶摇而上的清晰茶香。

雁过能留声,茶过当然要留下挂壁香。

若不能,则说明该茶芳香物质含量有限,品质并非一流!

六大茶类如何闻香?白茶、绿茶、红茶,高手们的技巧都在这了

《2》

挂壁香的含义,并不难理解。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空谷回音,余音不绝。

然,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别轻易用公道杯闻香。

尤其是和客人一同饮茶时,不能拿起公道杯凑近去闻香气。

公道杯的主要功能,是盛放茶水与分茶。

作为茶桌上的公用之物,大可将其理解为宴席上的公筷公勺。

要是在座喝茶的人,轮流凑近公道杯闻了个遍,那接下来喝茶时该怎么办?

直接闻公道杯的做法,既不卫生,又不符合品茶的雅致风范。

六大茶类如何闻香?白茶、绿茶、红茶,高手们的技巧都在这了

正确的闻挂壁香,应当是闻自己的茶杯,而不是公杯!

无独有偶,提到不卫生的喝茶闻香方式,还有一点常被人忽略。

即,第一道茶泡完就去闻叶底。

众所周知,内质丰富的好茶往往耐泡力惊人。

第一道茶仅意味着好戏开锣,还有众多精彩,还未释放。

此时过早将盖碗揭开,对着尚未彻底泡开/泡淡/泡尽的茶叶闻香。

甚至一边在闻叶底,一边不时拨弄几下。

按这样做,实在太不卫生。

并且,还会让接下来的喝茶气氛,大煞风景!

图片

盖碗泡茶时,可供闻香的地方有不少。

其一,烫壶温杯后,投茶入内,轻摇盖碗,闻干茶香。

其二,倒出茶汤后,揭盖闻香,这点是最常见的,不必多言。

其三,小口饮茶时,感受茶汤内的落水香。

其四,将杯中茶汤饮尽后,闻挂壁香。

其五,将茶味彻底泡淡,准备换茶时,感受叶底余留的香气。

对后两者而言,不管是闻挂壁香,还是闻叶底香,都要注意茶桌上默认的“社交礼节”。

众人喝茶时不用公道杯闻香,闻叶底香要看准时机与场合。

等一泡茶泡淡,且不打算继续喝茶时,再去观察叶底。

这些是很重要的喝茶礼节!

图片

《3》

不过,凡事有例外。

第一道茶结束后,可不可以直接闻叶底?

建议是,分情况而定。

请客喝茶时,为了照顾他人喝茶感受,不宜直接去拨弄叶底闻香。

但如果说,自己独自一人喝茶时,情况则不同。

只要自己能接受,那么,即便刚泡完第一冲就闻香也无可厚非。

与此同时,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

当你拿不准这款茶的品质好坏/不知道这饼老白茶有没有做旧/不清楚自己在家里放了很久的茶有没有变质……

诸如此类情况下,鉴定茶叶品质才是当务之急。

图片

为了鉴茶需要,泡完第一冲就直接闻叶底很有必要。

叶底,俗称茶渣。

在一泡茶的叶底里,藏着不少证明茶叶品质的信息。

既然如此,那这些藏在叶底里的信息,该如何解锁?该如何快速分辨一款茶的品质?

从鉴茶流程看,要从泡茶细节说起。

当你在拿到一款难辨品质好坏,且在干茶上看不出明显缺陷的茶叶时。

最快捷的方式,便是泡开它。

在烧沸一壶水后,用沸水泡茶。

图片

切忌,为了鉴茶所需,泡茶的水温一定要足够滚沸。

高温沸水更能彻底展现出,一款茶的真面目。

受到沸水的热量熏蒸,茶叶内部的香气也好,杂味也罢,统统能快速释放。

此时,需要抓住时机,趁热闻香!

其一,趁热揭盖闻香,别错过了高沸点的茶香。

其二,趁热去闻叶底,别错过任何一丝有效信息。

受双管齐下的影响,但凡这款茶叶因工艺不当或储存失误,生出一丝一毫杂味。

都会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一览无遗,尽收眼底。

图片

《4》

不管是闻盖香,还是闻叶底。

为了减少判断失误,还需要掌握不同的温度节点。

分别是,热嗅、温嗅、冷嗅。

热嗅,注入沸水泡茶,将盖碗内的滚烫热茶倒出沥净后,及时热闻。

此时感受到气息,按香水界的理论看,属于前调。

受到滚烫沸水的温度影响,前调的盖香与叶底内,气息最为浓郁,集结了不少高沸点的芳香物质。

此时,要是泡茶的水温不够烫,茶味茶香激发不足。

在感受一款茶的前调气息时,会留下遗憾。

唯有沸水泡茶,再加上趁热及时去闻,才能尽收眼底。

图片

温嗅,即感受盖香与叶底香的中调。

凭经验看,当你用手伸向盖碗表面能感觉到留有余温,但摸上去不再烫手时,即可去闻香。

最后到了冷嗅环节时,则是感受一泡茶的尾调香气。

尾调香气,考验着茶叶的留香持久性。

若此时,在盖碗放冷后,茶香迅速变寡淡。

证明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有所缺失,品质不高。

另外在时隔十几分钟,当盖碗温度放凉后,叶底快速浮现杂味。

这时候,证明劣质茶自身缺点暴露,露出了马脚!

不管怎么说,把握不同时间节点,趁着不同温度去闻香。

图片

一来,可以完整感受一泡好茶的香气演变历程。

一次性,就将高、中、低沸点茶香全部收入囊中。

二来,能让你准确辨别出劣质茶的不足。

这一方法不管对任何茶而言,都是实用宝典!

尤其是闻叶底,能发现出茶叶最真实、最隐秘的秘密。

虽说按一般流程,大多数茶客习惯于在闻盖香、喝茶后,最终环节才是闻叶底。

但在拿捏不准一款茶品质时,可将这一步骤提前。

如此,能让藏身在茶叶表面背后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

不至于拖延到最后,不小心将变质劣质的茶汤喝下了肚,才发现问题不对劲。

从鉴茶出发点看,早点让真相大白,才是关键!

六大茶类如何闻香?白茶、绿茶、红茶,高手们的技巧都在这了

《5》

专门的香道研究里,有个名词叫“听香”。

不称闻香、嗅香、品香,而改用听字,背后大有玄妙。

诗文里也有写:早听时务晚听香,镇日茶瓜习送迎。

单从字面看,闻香与听香大为不同。

闻香,需要人主动上前,靠近去闻。

而听的原义,则是耳朵无选择接受外来信息。

当我们在感受一缕幽香的美妙时,香气以主动的姿态呈现。

芳香袭人,留香持久。

任芬芳自来,无影而散。

喝茶品尝时,馥郁动人的茶香,是灵魂所在。

但用盖碗泡茶时,闻香得其法,更能体现喝茶的乐趣!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