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庐山云雾茶属绿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庐山的谷帘泉水,被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江苏无锡的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 湖北蕲水兰溪泉第三)……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创制于明代,属传统历史名茶,《本草纲目》将其列为名茶类。庐山多云雾,年均有雾日190.9天;年均气温11.5度,年平均降水量1249--2359毫米。茶区土壤为自然黄棕壤。在这种优良生态中种植、制作的“庐山云雾茶”,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翠汤清、滋味醇厚、香幽如兰,耐冲泡;饮后回味香绵,有“色香幽细比兰花”之誉。庐山云雾茶栽培与制作,是茶禅相通的佳作。在过去,多赖庐山寺庙的僧人,正如陈三立在诗中所说,“山僧往来踝胫穿,猩啼号虎豹前”。
进入20世纪以后,开始规模种植。1934年庐山植物园成立后,从庐山山麓五乳寺引种茶苗,购进茶籽,开辟了茶园10余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庐山云雾茶得到了迅速发展,茶园5000余亩,分布在整个庐山的汉阳峰、五老峰、大小天池、含鄱口、花径、龙门沟、碧云庵等地。其中尤以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因终日云雾不散,茶叶品质最好。
庐山云雾茶采摘,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3厘米。有“三不采”:紫芽不采,病虫叶不采,雨水叶不采。
庐山云雾茶的加工,分为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烘干等九道工序。
其等级,按采摘时间划分为明前茶、清明茶、谷雨茶、夏茶、秋茶等五个。庐山云雾茶的冲泡,因其外形“条索精壮”,采用“上投法”较佳;茶、水比1:50,水温以85度为宜。
天下第一泉:谷帘泉
茶圣陆羽对泡茶用水很有研究, 他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 品尝各地的碧水清泉, 按冲出茶汤的美味程度, 将泉水排了名次。他将庐山的谷帘泉,评为“天下第一泉”, 其次才是江苏无锡的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湖北蕲水兰溪泉第三……谷帘泉位于庐山康王谷中。康王谷又名庐山垄。《星子县志》记载:“昔始皇并六国,楚康王昭为秦将王翦所窘,逃于此,故名。”康王谷深山有泉,发源于汉阳峰,中道因岩山所阻,水流呈数百缕细水纷纷散落而下,远望似亮丽晶莹的珠帘悬挂谷中,因名谷帘泉。
谷帘泉经陆羽评定为“天下第一泉”后, 声誉鹊起, 历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 纷纷品水留题。宋代学者王禹偁考辨了谷帘泉水后, 在《谷帘泉序》中说到: “其味不败, 取茶煮之, 浮云散雪之状, 与井泉绝殊。”宋代名士王安石、朱熹、秦少游等,都饶有兴趣地游览品尝过谷帘泉, 并留下了绚丽的诗篇。白玉蟾对飞流的谷帘泉及泉区胜景作了如下勾画: “紫岩素瀑展长霓, 草木幽深雾雨凄。竹里一蝉闯竹外, 溪东双鹭过溪西。步入青红紫翠间, 仙翁朝斗有遗坛。竹梢露重书犹湿, 松里云深复亦寒。”
据测定,谷帘泉水的pH值为6.8-6.9之间,和纯净水相近,更适合于泡茶,有利于茶叶品质风味的完美呈现。所以,用此泉水冲泡庐山云雾茶,名茶名泉,珠联璧合。